今天是:
长汀要闻 | 长汀旅游 | 长汀故事 | 长汀历史 | 刘氏三明分会
   当前位置: 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 >> 长汀故事
 
清流县来了个“花教授” 8年青春推广种花

点击数:3006  更新时间:2013/4/18  发布人:admin
    
   

新华社福州417 (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)

 

    他姓黄,却常被同事叫做“花县长”;他是科技副县长,但老百姓却习惯性称他为“教授”。
  他叫黄宇翔,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,从2005年开始,他一头扎进“路隘、林深、苔滑”的三明市清流县,8年的青春主要对付一件事:种花。
  黄宇翔在山区种花种出了名堂:他的研究成果,使福建打破了鲜切花种苗依赖国外进口和省外调入的局面,进入大规模组织培养的新阶段;在他的推动下,清流县世代种水稻的“泥腿子们”开始做起了鲜花生意,清流县建成8000多亩全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,成为“中国绿化苗木之乡”、“福建省鲜切花之乡”。
  一片花香中,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。嵩溪镇花农魏良奇说:一亩非洲菊,大棚、滴灌设施加上管护成本约为1万元,市场行情较好时,年产值可达3万元,一个家庭种上5、6亩年收入就有10万元,“比种粮划算,比种烟轻松”。
  在山区推广种花并非一帆风顺。2005年黄宇翔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来到清流时,人生地不熟,连个像样的工作间都没有,实验室设在废弃的一所村小学内,为了走家串户方便,他买了个二手摩托车,乡间小路不好走,经常摔得鼻青脸肿。
  第一年推广种花,免费赊苗,义务技术指导,好说歹说劝动了5家农户,最后却全部变卦,老百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顾虑:种苹果卖不出去还能自己吃两口,花烂在地里可啥都剩不下。
  2007年,黄宇翔决心在清流建设一个像样的试验和苗圃基地,县里拨给了50万元的启动资金,黄宇翔自己筹集了180多万元,挂牌“鸿翔农庄”的基地建成了,但因为当时花卉产业规模小,种苗销路难,农庄在2008年连续8个月发不出工资,工人跑了一半,银行和施工队又紧着催债,黄宇翔一度感到“干不下去了”。
  在最艰难的时刻,省市县各级的支持给了黄宇翔信心。省领导来清流调研农业问题时,鸿翔农庄是必去的一个点;市里对清流花卉钢架大棚建设给予每亩8000元补助,极大减轻了花农负担;清流县出台了包良种供应、技术指导、花卉收购、统一品牌、统一销售、公司赊种苗款、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“三包两统一赊一补”花卉扶持政策。从奔忙于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的“技术保姆”,到带动形成全县花卉支柱产业的科技副县长,这个面容黝黑的小个子把自己的青春、汗水和智慧都撒在了清流的乡间田野。“每次在鲜花交易大厅看到花团锦簇的景象和老百姓数钱时的笑容,就感觉自己的8年光阴过得有意义、有价值。”黄宇翔说。
  8年中,黄宇翔和鸿翔农庄成了清流花卉的一张名片,承揽了全县主要鲜切花种苗供应和技术培训,老百姓种花、卖花碰到难题,找“花教授”脱口而出。在他的带动下,清流县的花卉产业渐成规模:全县年产鲜切花5亿枝,中国兰花等盆栽花卉20万盆,观赏苗木30万株,实现产值2亿多元,参与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近万人。今年4月,黄宇翔即将卸任清流县副县长,返回省农科院作物所。他说,回到省城,生活方便了,但作为农业科研人员,最好的舞台仍是田间地头,最需要你的人仍是农民朋友,自己会一辈子坚持“花教授”的本色,把好品种、好技术送到希望的田野上。

    (注:黄宇翔系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顾问) 

 上一条:长汀天气谚语
 下一条:古韵汀州之唐宋古城墙观音挂珠
关闭窗口
  版权所有: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  闽ICP备18013799号-1
  法律顾问:汤咏红律师  网站支持:三明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