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长汀要闻 | 长汀旅游 | 长汀故事 | 长汀历史 | 刘氏三明分会
   当前位置: 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 >> 长汀历史
 
长汀历史名人——黎士弘

点击数:3857  更新时间:2013/6/3  发布人:admin
    

长汀历史名人——黎士弘

 

黎士弘,字愧曾,福建长汀县濯田陈屋人。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(1618)。14岁补博士弟子员,36岁中举人。清康熙元年(1662)任广信府推官,为政清廉,听断精明,六载审理十三县案件,释放无辜数百人,人们称赞他为“黎青天”。康熙三年,广信府属玉山县迭遭战乱,百姓离乡背井,士弘前往省问疾苦,招集流散各地百姓,垦田定赋,恢复生产,重建家园。不到一年,百废俱兴,民气渐复。

康熙七年(1668),士弘任江西省永新县令。永新在崇山峻岭之中,交通阻塞,民生凋敝。士弘赴任后,明查暗访,尽除苛政,减征徭,理冤屈,让百姓安居乐业,发展生产;还兴办书院,定期召集文人雅士研讨诗文。任职3年,政通民和。离任之日,永新父老数百人,长途跋涉到抚军门前请愿,垦求挽留士弘。随后,建黎士弘生祠于县衙前。县令张士奇《展黎公祠》诗赞云:冰鉴输人鉴,前贤是后师。昌期凡九令,不朽独公奇。”

康熙十年春,士弘升巩昌、甘州司马,曾请抚军上奏,免除旧丁额征数百亩,减轻百姓负担。后升任常州知府,适逢吴三桂煽乱,边陲震惊,又提升为洮岷(今甘肃临洮县、岷县)副使,后留甘山道,因平定吴三桂战乱有功,又提升为布政司参政。

士弘还以诗文闻名,被徐世溥,钱谦益推崇为“海内名士”,冯之图称其为“汀南异人”。著作有《托素斋文集》10卷、《仁恕堂笔记》3卷、《理信存稿》3卷、《西陲闻见歌》等。

康熙十八年(1679),士弘辞官还乡,居住于汀城西门外,著述家中。家居18年,常赋诗作文,有文人雅士拜访,无不以诚相待,谆谆诱导。

康熙三十六年(1697),士弘病逝,终年80岁,葬于汀城东郊坑。

清雍正版黎士弘《托素斋诗集》

(此文发表于收藏杂志2009年3月)

黎士弘(1618——1697))字愧曾,福建长汀县濯田乡陈屋人。少师宁化李世熊,称为入室弟子。以诗文名于时,大学者徐世溥、钱谦益等推为海内名士。清顺治十一年(1654)举顺天乡试,授江西广信府(今上绕市)推官。二举廉卓,迁至常州(今江苏常州市)知府。康熙十八年(1679)因平吴三桂叙功,晋布政司参政。士宏少时,诗好李贺,文好王勃。其文章清新俊逸,诗多清真朴老之作。著有《托素斋诗文集》十卷,《仁恕斋笔记》三卷等。黎氏服官江西、陕西、山西诸省,政绩甚著,有“黎青天”之誉。《清史稿·列传》云,他任江西广信府推官时,“锄强纠贪,奸宄敛戢。理谳牍,脱无罪数百人,时为语曰:‘遇黎则生’”;任玉山县事时,“立学建治,招集流亡,垦田定赋,民复旧业”;改授永新知县时,“政清狱简,与民休息”,等等。

黎士弘《托素斋诗集》四卷四册,无堂号和版刻时间。卷首黎氏康熙己巳年(1689)自序1篇,周亮工序1篇。是集收黎氏各个时期的诗作720首,诸体皆备,涉猎广泛,其中五言律诗94首,七言律诗327首,四言、五言、七言古体102首,五言、六言、七言绝句197首。其内容涉及时事、军事、为官、唱和、赠与、生死、离合、观赏、游历等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 集部载:《托素斋集》十卷,“是集诗四卷,文六卷。诗集凡四刻,文集凡三刻,盖积数年而汇为一册,故每刻各体皆备,士宏没后,其子文远复合而刊之” 。

黎氏诗集内容十分丰富。他是清朝早期累官至布政司参政之人物(相当于今副省级),亲身经历了明清之交的大动荡和大变革。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,如他在《玉山行》中写道:“在昔壬癸间,干戈满天地。文恬而武嬉,祸乱与时会。大则堕名城,小则空里肆。嗟斯弹丸邑,何岁共捐弃。父老白使君,欲语先制泪。”这首诗展现出一幅刀光剑影、血肉横飞的惨烈景象,使人不忍卒读。黎氏长期担任地方官员,有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的胸襟,他在《永新录别将赴任张掖》诗中表白:“锋车勿勿更东投,清泪如铅忍自收。未免有怀怜苦县,不知何曲唱甘州。深情欲较桃花水,送别还当苇荻秋。十载江关头白尽,雪泥鸿爪笑淹留。”史书记载,康熙七年(1668),黎氏离任江西永新县令,永新父老数百人,长途跋涉到抚军门前请愿挽留。随后,建黎士弘生祠于县衙前。县令张士奇《展黎公祠》诗赞云:“冰鉴输人鉴,前贤是后师。昌期凡九令,不朽独公奇。”黎氏的亲民爱民之心可见一斑。黎氏的诗集有一些是应酬之作,没有太多的价值,但有关时政、议军、言理尤其是述志、修身等内容的诗歌,今天读来还是很值得回味的。

黎氏诗集收有七首《闽酒曲》,其浓郁的客家风情见于笔端。例如 “长枪江米接邻香,冬至先教办压房;灯子才光新月好,传笺珍重唤人尝。”“新泉短水拍香浮,十斛梨香载扁舟。独让吴儿专价值,编蒲泥印冒苏州。”“谁为狡狯试丹砂,却令红娘字酒家。怪得女郎新解事,随心乱插两三花。”这里的“闽酒”实际上就是客家米酒,诗中的“红娘”即客家酒娘。清杨澜《临汀汇考》载云:“黎愧曾《闽酒曲》,有张王乐府遗意,杭大宗载之《榕城诗话》中。不但诗风韵佳,汀中风土亦略见一二。”杨澜的评价有一定的事实根据,确不为过。

清末徐珂《清稗类钞》记载一则“笑杀两家刘备”的故事:“康熙乙卯,长汀黎士弘官甘山。甘山各乡春秋赛会,均奉刘先主为案神。两乡之赛者偶争道后先,互哄于县,控词称彼家刘备欺我家刘备。黎大笑,各扑其首事而遣之,并书《洛阳春》一词云:‘笑杀两家刘备,空争闲气一身。且自不相容,还要桃园结义。多是小人生意,有何干系。轻轻十板各归家,还算县官省事。’黎氏诗集文字颇为生动,不乏诙谐戏谑之作。

黎氏主张,“诗以情至,非情至则不真,诗以境新,非境新则不动”。他的诗歌总的说来,重理性,甚至偏于议论化﹑散文化。“以文为诗”,“以议论为诗”,这正是宋诗的特征。钱钟书先生说,“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,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”。于是有人认为,黎诗的艺术风格更接近于宋诗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评曰:“《自序》称,少时诗好李贺,文好王勃。今观集中诸作,大抵多宋人末派,绝无一篇与子安、长吉相近者。”豫章著名诗人陈伯玑曾对作者本人说:“ 公诗近乃更喜宋调。”总之,黎诗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,常在作品中发表议论,一些长诗往往议论纵横、反复述说;语言趋于散文化,体裁上多用古体。风格或流畅自然、或清新放逸、或古硬奇峭。

是书雍正版本刻印精美,精楷精雕,笔法锋棱毕现,版心下有刻工姓名,被国家图书馆列为善本。版本学家黄裳将其图录收入《清代版刻一隅》一书。笔者认为,是书可能是福建连城四堡书坊的刻本,抑或至少与四堡书坊有关联。根据其子致远《书后》云,诗集共有四刻,前三刻皆作者本人自刻,第四刻即雍正中由其后人续刊。从愧曾康熙己巳年(1689)自序看,前三刻皆是愧曾晚年定居长汀县城时所为。而与县城毗邻的却是闻名的四堡书坊,按常理,黎氏刊刻诗集一般不可能舍近求远。其时的四堡书坊正当鼎盛时期,完全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支持完成刻印。当然这些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,还需要实物证据支撑。目前最有力的物证,就是该书的书皮(封面)全部都是用红丹纸制成的,这与其它四堡刻本如出一辙,完全符合四堡刻本的版本特征,而更确凿的物证有待今后进一步发现。

 

 上一条:长汀历史名人——郝凤升
 下一条:长汀历史名人——刘国轩
关闭窗口
  版权所有: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  闽ICP备18013799号-1
  法律顾问:汤咏红律师  网站支持:三明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