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长汀要闻 | 长汀旅游 | 长汀故事 | 长汀历史 | 刘氏三明分会
   当前位置: 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 >> 大千世界
 
朱熹与尤溪的不解之缘

点击数:1372  更新时间:2018/12/28  发布人:admin
    

朱熹与尤溪的不解之缘

罗 琼

来源: 三明侨报网

朱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理学家。他出生在福建尤溪,后定居于崇安。因朱熹福建有“理学名邦”“海滨邹鲁”,尤溪有“闽中尼山”“南州阙里”的美誉。朱熹诞生地现为朱子文化园的南溪书院,这里读书声连绵不绝八百余年,为尤溪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石。

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午时,朱熹便在南剑州尤溪县城青印溪南的郑氏馆舍诞生。朱熹在尤溪度过了七年快乐的孩童时光,可以说尤溪为朱熹的童年增添了魅力。

朱熹的父亲朱松在尤溪县尉任上,与同僚县宰朱德舆(郑安道之子)结成莫逆之交。宣和七年(1125年),朱松卸任后,便寓居在郑安道尤溪城南郑氏别墅。第五年,即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农历九月十五日,朱熹就诞生于此。

因朱熹出生在沈城,故小名叫“沈郎”。一次,朱松为朱熹讲授《管子·上篇·权修》中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”的道理,这让幼小的朱熹深受启发,他决心秉承父亲的意愿,于是在郑氏公馆附近种植了两株香樟,以此来激励自己,并藉以答谢郑氏的恩情。朱熹手植香樟的事迹记录在古本《福建民政通志》中。现在尤溪的这两株樟树已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神树,还将香樟以朱熹的小名来命名为“沈郎樟”,以此来表达对朱熹的敬仰之情。

清《南溪书院志·年谱》记载:绍兴三年(1133年)初夏间,朱熹4岁时,有一天朱松指着天空告诉小朱熹:“此天也。”朱熹却问道:“天何所附,天之上何物?”令朱松大为惊讶,却又无言以对。正所谓幼有所思,长有所为。小时候的朱熹便对天文现象非常注意观测,长大成人后,更加注重理论总结,提出了许多闪光的天文思想。为后世天文科学的发展和应用,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,因此,他被人们称之为“伟大的自然科学家”。

朱熹五岁入小学,开始读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《孝经》。至八岁,他在《孝经》额首写下了“若不如此便不成人”,表明了已知晓《孝经》的大意。除了听闻和识字外,“孝”便成为他启蒙阶段所接受的最初最基础知识。当然,纵观朱熹一生,他也正是遵从了《孝经》的内容去做的。所谓“百善孝为先”,在朱熹留给后人的《朱子家训》里,也有这样一句话“子之所贵者,孝也”。可见朱熹对孝道的理解和推崇是从小培养的。

其实关于朱熹小时候的故事还很多,如小沈郎坐沙画卦、半亩方塘二度桃、六龄孩童胜棋王等等,说明了尤溪为朱熹的童年增添了魅力,朱熹的聪明才智与少年的培养是分不开的。

朱熹在尤溪的时间不长,除了小时在尤溪读书外,期间回尤溪九次,其它几乎都在外地,但他非常热爱尤溪这片生他的土地,为尤溪题词、献墨,尤溪的山水留下了朱熹的不少倩影。

林虎榜《大罗岩记》云:“诸生有以大罗岩告者曰,紫阳朱夫子所信宿处也。紫阳主簿同安,来访愿中李先生,风雨所阻,借栖此地,爱其山水之佳丽,嗣是往来憩焉。世所传‘寒竹风松’四大字于此岩书之也。”诸多资料表明,朱熹从同安归崇安时两次路过尤溪,曾住宿于大罗寺,且在大罗山上有“寒竹风松”摩崖石刻。

林嶷任尤溪知县时,兴建县学观大阁,于绍兴末年建成之日盛邀志同道合的朱熹来访。朱熹在林嶷的陪同下前往观大阁,作《观大阁》诗,诗中,朱熹盛赞观大阁巍峨壮观和传播理学起到的积极作用,看到故里重文兴教的气象,朱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,用《论语·阳货》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”典故,对林嶷勤政为民、兴办教育给予高度的肯定。

朱熹此次回尤,还走访了其出生地郑氏馆舍。朱熹在墙上看到了父亲朱松题的《蝶恋花》词,他睹物思人,想起馆前的半亩塘,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观书有感》诗: 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
南宋孝宗乾道七年(公元1171年)十一月,朱熹回阔别三十五年之久的故乡尤溪,与好友、知县石子重讲论学问于县学。在石子重的陪同下,游览了其父朱松任尤溪县尉时的燕居之所“韦斋”旧址,手书“韦斋旧治”四字刻石揭榜。这次,朱熹还与知县石子重、教谕林用中等人一道,到居住在尤溪的赵氏皇室宗族家中欣赏《潇湘二妃图》。朱熹又作诗二绝:潇湘木落时,玉佩秋风起。日暮怅何之,寂寞寒江水。夫君行不归,日夕空凝伫。目断九嶷岑,回头泪如雨。

为了实现游览尤溪名胜天湖寺的愿望,乾道四年(1168年)朱熹前往城关水南莲花峰攀登游览天湖。到了峰顶,呈现在眼前的便是古色古香的寺庙,它倚山邻水气派庄严,站在天湖高处,整个沈城景色尽收眼底。朱熹不由高声吟道:“去岁潇湘重九时,满城寒雨客思归。故山此日还佳节,黄菊清樽更晚晖。短发无多休落帽,长风不断且吹衣。相看下视人寰小,祗合从今老翠微”。众友对这首诗称赞不觉,朱熹俯视沈城山光水色交相呼应、千姿百态,感慨不已。

据考,淳熙三年(1176年)春,朱熹第八次回尤溪,应学者要求,朱熹题写了“读书起家之本,循理保家之本,和顺持家之本,勤俭治家之本。”后携友同登天湖,作《立春大雪游天湖》诗三首:“彤云被四野,寒气惨悲凉……古人不可见,来者谁能量!且复记兹日,他年亦难忘。”朱熹此次回尤,还在刚落成的清晖楼(后又名白鹤楼)蕊珠宫壁上手书《四季绝句》:“春报南桥川叠翠,香飞翰苑野图新。雪堂养浩凝清气,月窟观空静我神。”落款分别为“晦翁熹”、“朱熹”、“晦翁”、“鸢飞鱼跃”四方闲章。该手迹现还存于尤溪城关水南白鹤楼蕊珠宫正厅的四壁。

除此之外,朱熹还为尤溪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的诗文、墨宝、题联、手迹石刻等。如他在宋乾道七年游卓拔岩时留下的摩崖石刻有“狮麓春云映碧眸”,此地还有朱熹的题词“晚甘居”、“静我神”、“忠”、“孝”、“廉”“节”、“修齐”“逝者如斯”、“引月”、“行仁义事”等十余处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尤溪桂峰村的“玉泉斋”墙壁上,文曰“鸢飞月窟地,鱼跃海中天”。尤溪县西城上三车“大夫第”、台溪傅家祠堂等地有多处朱熹“春香雪月壁题”手迹摹本。

朱熹生活的年代,是一个思想多元的年代,儒、释、道并存,儒学思想式微,新儒学刚刚兴起,主流思想意识尚未形成。朱熹作为一位自觉的思想家,以创立主流思想为己任,通过与同时代思想者的商榷和深入讨论,以及一系列文本建设的完成,逐渐建构起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而跃为南宋思想的巅峰。虽然,他的思想在生前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,甚至被斥为“伪学”而加以取缔;在身后,他的理学思想终于被统治者树为“金科玉律”而影响了之后的整个封建社会直至当今。作为朱熹的诞育之地及过化之地的尤溪,800多年来同样地传承着朱子学的传统,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格观,以及尤溪人的理想追求和生产生活习俗中。主要表现在重农务本的经济思想、兴文重教的文化思想、清廉造福的为政思想、循理守礼的民俗传承和忠孝爱亲的伦理思想等方面。

 

 上一条:宁化客家人“中年节”
 下一条:永安客家古塔
关闭窗口
  版权所有: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  闽ICP备18013799号-1
  法律顾问:汤咏红律师  网站支持:三明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