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长汀要闻 | 长汀旅游 | 长汀故事 | 长汀历史 | 刘氏三明分会
   当前位置: 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 >> 大千世界
 
永安客家古塔

点击数:731  更新时间:2018/12/28  发布人:admin
    

永安客家古塔

裴耀松 朱采西

来源: 三明侨报网

“双瞻玉笏插青霄,南北联云一样高。只道去天才咫尺,晨昏执立敢辞劳?”这是明万历甲午(1594年)编纂的《永安县志》记载明邑人林孜的“燕江十景”中描述城域内的登云塔(南塔)和凌霄塔(北塔)的诗句。南北二塔,雄峙山头,遥遥相望,南塔雄浑,北塔娟秀,展现了古代永安县城的气魄与风韵。

永安,古称浮流,属沙县管辖,明景泰三年(1452年)置县。罗香林著的《客家研究导论》将沙县列入纯客县,浮流地域的民情风俗、宗教信仰与民居建筑等,与周边客家县大同小异。

永安置县后始建的登云塔和凌霄塔,明代邑人萧时中在《记》中说,设县治之后,“有城廓市井安居,成守可恃,民乃平定安康”。不到数十年,休养生息,人口骤增,“于是建西、北二桥,通道往来。建南、北二塔,以壮观视,遂称乐邑云。”

“以壮观视”指二塔建成后高耸于南北山头,蔚为壮观,成为县城一大景观。《记》中还从风水的角度审视南北二塔,南塔与南宫(文庙)遥遥相对,为东南一方文风所系,先行构造;而北塔立于“三水之交”的山头,关锁镇重,为邑之屏障,比南塔稍后几年兴建。均为条石奠基、方砖砌垒、七层八角和七层六角的南北二塔,前者高28米,后者为32米,塔内均以盘旋木梯而上。历经500多年风雨,明嘉靖、万历年间二塔先后被雷火击毁,直至清康熙二十二年和四十四年先后重建。如今保存完好的南北二塔,为上世纪80年代重修,壮观依然。

前人吟咏南北二塔的诗文,清道光版《永安县志》有记,选录几首共赏。清代三山吴士宏的《登云塔》:

一塔摩空出远岑,天风缥缈欲吹襟。

城头斗极疑高下,槛外春光自古今。

东壁自然干气象,南宫定拟集明簪。

十年已蹑丹梯步,云路崔嵬更许寻。

清代邑人诸生郭登的《凌霄塔》:

孤高不可齐,群峰愧自画。

石窗凿玲珑,级级悬虚白。

村烟前后迷,松懈乃在腋。

山划重叠青,夕阳泻空赤。

溪水转萦洄,潴潭亭深碧。

今日倚芙蓉,摩空如扪石。

下视悠悠人,独去天一尺。

坐落于安砂镇九龙溪畔东西两岸山头的仰山塔和步云塔,据清道光《永安县志》记载,均建于明崇祯七年(1634年)。安砂是永安西部边陲重镇,九龙溪逆流而上即清流县境,为水陆交通要道和口岸。明清时期均设立巡检司,历代均为客家人的重要居地。仰山塔和步云塔为砖木结构,七层八角,塔内木梯盘旋而上,现已朽坏,300多年来,仅清乾隆十年重修过,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安砂双塔保存至今,还得益于一个传说。清咸丰年问,住在仰山塔山下的曹田丁坑垅油坊的坊主曹某,偷撬塔砖两块用以修架油坊的灶门,被村人告到永安县衙。其时县衙接到投诉后,当即立案,后以“龙江倒塔案”查办坊主。两块塔砖受查处,从那以后,安砂双塔得以保护,这在当时真可谓颇有远见。客家文化中的民间传说,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,它反映了客家人的愿望、要求和理想,也表达客家人的思想与感情,安砂双塔的传说也是这样传承的。

安砂民间流传双塔的建造,一是镇金塔,安砂自宋末至清初,地方富俗,商贸发达,耕田的人少,经商者居多,街道商铺鳞次栉比。为防金银外流,才修镇金塔;二是迎夫塔,古时安砂外出做官或经商的男人多,在家的夫人们日夜思念,盼望与丈夫合家团聚。经风水先生指点迷津,要在水口处建塔,夫人们纷纷捐出金银促成双塔建成;三是师徒纪念塔,相传师徒二人手艺出众,不相上下,为留绝技在人间,选择安砂福地、九龙溪畔,师傅建仰山塔(东),徒弟建步云塔(西),此后名气传四方。

安砂因聚沙而成,九龙溪两岸山峦重叠,称十里屏障,山清水秀,自从建造双塔,更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山水相依,势力逾重,地舆之气为之完固,以辅助人才成长,把双塔作为主航道识标。古人相信风水,可扫尽妖气,永保平安,呈现吉祥,或许这便是修建双塔的初衷吧!清代汀州府教谕吴少玉在《双塔排云》中吟道:

缥缈烟岚人望遥,寥天塔影识高标。

直疑双管云间下,扫尽妖气现绛霄。

永安市境内,至今保存4座古塔,这在客家地域十分罕见,它们是弥足珍贵的客家文化遗产!

 

 上一条:朱熹与尤溪的不解之缘
 下一条:留住客家人远去的记忆
关闭窗口
  版权所有: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  闽ICP备18013799号-1
  法律顾问:汤咏红律师  网站支持:三明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