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长汀要闻 | 长汀旅游 | 长汀故事 | 长汀历史 | 刘氏三明分会
   当前位置: 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 >> 大千世界
 
客家人以宗族制度教化子孙

点击数:970  更新时间:2019/4/8  发布人:admin
    

客家人以宗族制度教化子孙

裴耀松

来源: 三明侨报网

闽西客家对祖先的崇拜意识十分强烈,家族有堂号、祠堂、谱牒等,其中家族的族规、族约,反映祖先为人处世的原则、经验和态度,是教化子孙力求和谐相处的准则,也是对自西周周公东征后确立的宗法制度、典章制度——“制礼作乐,以仁义理天下,其德化刑政,存乎诗”的传承。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又融入孔孟之道,延至汉代的“独尊儒术”,重视“德治”与“仁政”,对经历文明鼎盛的炎黄子孙影响根深蒂固。

除修建宗祠、举行祭祠活动、溯源追远、祈求天地、祖先护佑和谐外,制订族规便是规范族人的行为标尺,以期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。族规、族约由于时代的局限,存在不少消极落后的内容,也不乏有利社会和谐、族人团结进取的积极条款。如清光绪宁化县官木公制订的房谱族规共计十七款,第二款“忤逆犯上”称,“身由亲而出,行以孝为大,故子于父母,身当下气怡声”;第七款“酗酒雀角”称:“如违规酗酒猖狂雀角,几成大衅者罚钱一千二百,停止六年饮福。”第九款为“肃衣冠”。第十五款“禁赌博”,“士农工商,各有正业,习于赌博,不唯正业废,而家业亦以立亡,为害洵非浅也。”南宋汀州上杭县的张化孙家族还制订家训:“笃忠敬,营生业;笃教学,慎丧祭;慎婚姻,严内外;敦孝悌,厚风俗,敦和睦,严杂禁。”闽西客家文化中的宗族制度,以构建和谐为目的,规范道德行为是全方位的,这对维护社会秩序、整肃风气也有积极意义。

重视编修族谱,由家族的认同到国家的认同,从宗族的认同扩大到民族的认同。堂号河东郡的清流人氏、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裴应章在为《清流裴氏族谱》作的《序》中说:“阅世系则思亲,阅世恩则思尊,阅世德则思贤,入庙思敬,过墓思哀,绎思思飨,仁孝之道备矣。”大凡客家族谱,必记载其姓氏渊源,突出“归本追远”特点,上列裴氏追溯到非子六世孙陵,周僖王封为解邑君,乃去“邑”从“衣”为“裴”,始著裴氏。而对非子的追溯,为周孝王将淠水(陕西西部)和渭(陕西中部)之间大片土地拨给他养马,因有功受封于西犬丘叫“秦”的地方作为奖赏。闽西客家人之所以重视对姓氏的溯源,是因为“客家文化执著的是一种民族历史的深沉和凝重。”“熔铸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纵深感,凝练了民族历史遗产的博大气派和精深气质。”以源远流长贯穿数千年之根脉,与炎黄始祖连在一起,这种追远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

宋元以后汀州各县的官办儒学已相当规模,体制完备,而散落在乡村宗族办的学馆、书院更是不计其数。兴办族学是教化子孙的重要手段,如南宋从沙县贡川迁居清流县东坑的陈氏。明清时期先后办过7个书馆或书院,设立学田,聘请老师,恪守“读书使人长进,教育可以兴家”,主张“祖先庭训德行文章,延师教子身立名扬”,“山村先后有8人走上仕途,其中明隆庆进士陈用宾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、兵部右侍郎;清乾隆贡生陈允升潜心研究经史,所著《易史一隅》,引史证经,士林贵之。”连城县培田村的吴氏秉承“耕读为本”传统,其“继述堂”联曰:继先祖一脉真传,克勤克俭;教子孙两行正路,唯耕唯读。至明万历年间七世祖吴祖宽,“为庠生,开长(汀)连(城)十三坊书香。”

 

 上一条:清流客家老油寮
 下一条:建宁客家清明习俗
关闭窗口
  版权所有: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  闽ICP备18013799号-1
  法律顾问:汤咏红律师  网站支持:三明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