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长汀要闻 | 长汀旅游 | 长汀故事 | 长汀历史 | 刘氏三明分会
   当前位置: 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 >> 大千世界
 
宁化客家 “食衣冠”

点击数:989  更新时间:2019/8/19  发布人:admin
    

宁化客家 “食衣冠”

曹朝贤

来源: 三明侨报网

客家文化,丰富多彩,客家习俗,多种多样,就是毗邻乡村都各不相同。福建省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《敬湖公祠》,每年一度客家书生“食衣冠”在十里八乡就不一般。

当地人有句顺口溜“有子不读书,阎王瞎眼珠”,就是要大家重视文化教育,儿女长大了就要送进学校念书,《敬湖公祠》历代的老祖宗购买“征尝田”,创办“食衣冠”,激励学龄儿童入校念书,奋发图强。学龄儿童在全日制学校念六年高小毕业,学校颁发毕业证书,老师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“府上”,家长放炮丈迎接,老师把张开的喜报放在厅堂地上,家长杀大公鸡,把少量鸡血点滴在喜报上打花,在鸡血上洒“良米”,预祝欢天喜地,有个良好的开头,桌上摆满酒菜等招待老师,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,家长分发给来报喜的每个老师红包,这时又响起锣鼓,把喜报贴在厅堂墙上,左邻右舍的大人、小孩都来见喜,满堂欢声笑语,皆大欢喜,择日家长又宴请亲房叔伯一餐,该毕业生就并入全村书生“食衣冠”的行列了。

“衣冠”的筹办在“食衣冠”的人员中轮流做东,经费开支,耕种一年老祖宗100担“征尝田”的收入,不够部分由东家补上,每年三户,300担“征尝田”收入办六天。轮上做东的一年就要细心统筹计划,耕种好“征尝田”,隔年春就要养猪、养鸡、鸭,隔冬要蒸谷烧酒,酿冬酒,甜酒,为了把“衣冠”办得更丰盛,还要到毗邻地区“汀州府”采购商品,“汀州”有汀江水运,商品多,价便宜,当时的下曹村是开门见山,没有公路,没有水运,“汀州”远离120华里,往返240华里,起早摸黑,肩挑徒步,还怕土匪打动,可见够辛苦了。人们说“二个煎豆腐,二条萝卜干,草包饭一团,凉亭茶水配,三尺三扁担磨破肩”,就这样把供晚上汽灯照明演戏的“洋油”、食盐,新鲜海参,鲍鱼等挑回下曹。

下曹村另一处被评为省级保护文物在水口边,当地村民叫“九龙庵”,每年古历二月初二庙会,间隔不久就要“食衣冠”了,上午下田劳动,中午时间听到三声土铳响后就回家洗脸,洗脚,更衣,穿鞋袜,打扮成书生的样子,再听到一声土铳响后,人员就来到《敬湖公祠》居席入座,“食衣冠”的居座大有讲究,大场好事结婚、做寿,从神祖牌下延伸向天井摆四方桌“俗称八仙桌”座8人,靠神祖牌为上席(左边第一位为最大),再分前席、左席、右席,而“食衣冠”来个倒排席,靠近天井摆桌不居前席,只居上席、左席、右席,只座六人,以方便看戏。一串炮丈响后,下厅戏台上就是东家请来的戏班,乐队响起,开始演戏,上厅开始上菜,规定不准上粗菜,书生边吃边看戏,直到傍晚一台戏演完,上厅散席,天黑以后吃“夜宵”桌上摆的是“九子盒”装有黑瓜子,红瓜子,花生,兰花根,鸡蛋卷等,因下午吃油腻了,晚上就吃米粉酸汤开胃,下厅戏台照样演戏,因当时文娱生活缺少,没有电影,更谈不上看电视了,白天劳动一天的村民男女老少,还有邻近村群众挤满祠堂左右过道赶来看戏,分享一份乐趣,戏台上两盏汽灯照得整个祠堂通明,人员众多,台上台下,热闹非凡。据食过多年“衣冠”的89岁老者曹丁鑫讲:“食衣冠”约有200多年了,繁衍了四五代老祖宗,到解放前“征尝田”已达到400多担,解放后,在土改时“征尝田”被没收,而“食衣冠”的习俗也就终止了。

重视文化教育是好习俗,村支书曹春福讲今年村两委做出规定,一次性奖励资助高考录取生:本一:500元。本二:300元。硕士、研究生:1000元。北大,清华:1万元,以资鼓励。

 

 上一条: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
 下一条:三明客家人“做寿”
关闭窗口
  版权所有: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  闽ICP备18013799号-1
  法律顾问:汤咏红律师  网站支持:三明在线